3月21日,小行星命名发布仪式在线上线下举行。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院士、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赵刚、薛随建;校党委书记李元元院士、校党委副书记马建辉参加活动。副校长梁茜主持仪式。常进宣读了小行星命名公报和命名证书。薛随建介绍了小行星的基本情况。常进、李元元在线上共同发布小行星命名。李元元为小行星模型揭幕。
该模型是我校毕业生彭楚尧创新创业的最新成果。运用先进的磁悬浮技术和3D打印技术制作的小行星展示模型,是华中科技大学年轻的创业校友们给母校70岁生日的献礼。
2022年11月至2023年1月,这颗小行星将出现在巨蟹座附近。期间,如遇天气晴朗的夜晚,最好是农历月初或者月末,选择周围无强烈灯光,且无建筑物遮挡的高处,借助专业的天文观测工具,可以看到它在夜空中璀璨的身影。www.444280.com,
小行星是目前各类天体中唯一被国际公认可以由发现者进行命名的天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对小行星发现者获得命名权及命名小行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认可、审批程序。由于小行星命名的严肃性、唯一性以及永久不可更改性,能获得小行星命名,已是世界公认的殊荣。
今年是华中科技大学校庆70周年,获得小行星命名权不仅是崇高的荣誉,更代表着对学校的肯定。华中科技大学被誉为“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缩影”,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中彰显担当。学校积极推动物理、高手网特彩吧!天文和空间科学等交叉学科发展。1983年10月,学校开始筹建实验室天体物理教研室(挂靠物理系),1996年组建天体物理团队,2014年在物理学院成立粒子与天体物理研究所,2019年正式成立天文系,开启了中国中部地区天文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先河。2014年3月,罗俊院士在校提出“空间引力波天琴计划”,2019年天琴一号顺利发射,开启了测地观天新事业。2020年加入“中国空间站巡天望远镜粤港澳大湾区科学中心”。2021年成立国家天文台-华中科技大学“天眼联合研究中心”,推动中部地区天眼FAST相关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